巨石考试网-提供各类考试经验和考试信息!

当前位置:巨石考试网 > 工作总结 >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2021年重庆成人高考专起本《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三?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2021年重庆成人高考专起本《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三?

2025-07-22 06:21:38

巨石考试网带大家认识并深入了解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所遇到的难题。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想要顺利通过 成人高考的入学考试, 那么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帮助考生 顺利通过考试。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一 、阅读下面《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

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日:“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第1题 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

示:讫:

疾:恨:

参考答案:示:给……看。讫:完毕。疾:同“嫉”,嫉妒。恨:遗憾。

第2题 这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王恺与石崇争豪斗富的丑恶表演,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穷奢极欲的生活态度和依仗财势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

第3题 这段文字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石崇的豪富及飞扬跋扈的个性的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

二、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心理,既想超然物外、登临仙境,又难以割舍现实生活。(只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亦可)

第2题 词人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执著现实,热爱人间生活。

第3题 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首词由中秋赏月,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了词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引起的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在矛盾中又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执著热爱。

三、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第1题 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参考答案:分两层:第1层,自“昔穆公求士”至“客何负予秦哉”,讲秦国历史上的明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第二层,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至本段结束,讲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2题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逐客卿形成对比。

第3题 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侧重的是:秦穆公争霸,秦孝公变法,秦惠王扩张,秦昭王安内。运用秦国历史上明君的事例作论据,对秦王来说,是最熟悉、最亲切、最有说服力的,并且暗含着深意:逐客是违背列祖列宗的做法,是不孝的;任用客卿建功各有侧重,有利于突出强调客卿的多种作用。

四、阅读白居易《杜陵叟》,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向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曰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思!

第1题 解释诗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秀:

申破:

考课:

放:

尺牒:

榜:

参考答案:秀:吐穗开花。申破:向上级申报,道破真实情况。考课: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放:免除。尺牒:传达敕令的公文。榜:名词作动词.张贴。

第2题 这首诗主要揭露了什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主要是借杜陵叟的遭遇.反映当时官吏在灾年仍然上瞒下欺、勒索租税的黑暗现象,以及皇帝的假仁假义,只是使百姓虚受其恩。表现出诗人对“农夫之困”的深切同情,也表现出诗人对“豺狼”成性之官吏的极端憎恶,讽刺了皇帝的虚伪。

第3题 先描写灾情严重有何作用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先描述春、秋两次灾情严重,是为了衬托官吏剥削农民的残酷性。运用的事铺垫反衬的表现手法。

就是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的所有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陕西成考信息,可关注陕西成考网。将为您提供更多的陕西成考试题资料、试题题库等相关信息。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想要顺利通过 成人高考的入学考试, 那么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帮助考生 顺利通过考试。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一 、阅读下面《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

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日:“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第1题 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

示:讫:

疾:恨:

参考答案:示:给……看。讫:完毕。疾:同“嫉”,嫉妒。恨:遗憾。

第2题 这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王恺与石崇争豪斗富的丑恶表演,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穷奢极欲的生活态度和依仗财势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

第3题 这段文字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石崇的豪富及飞扬跋扈的个性的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

二、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心理,既想超然物外、登临仙境,又难以割舍现实生活。(只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亦可)

第2题 词人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执著现实,热爱人间生活。

第3题 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首词由中秋赏月,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了词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引起的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在矛盾中又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执著热爱。

三、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第1题 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参考答案:分两层:第1层,自“昔穆公求士”至“客何负予秦哉”,讲秦国历史上的明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第二层,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至本段结束,讲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2题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逐客卿形成对比。

第3题 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侧重的是:秦穆公争霸,秦孝公变法,秦惠王扩张,秦昭王安内。运用秦国历史上明君的事例作论据,对秦王来说,是最熟悉、最亲切、最有说服力的,并且暗含着深意:逐客是违背列祖列宗的做法,是不孝的;任用客卿建功各有侧重,有利于突出强调客卿的多种作用。

四、阅读白居易《杜陵叟》,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向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曰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思!

第1题 解释诗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秀:

申破:

考课:

放:

尺牒:

榜:

参考答案:秀:吐穗开花。申破:向上级申报,道破真实情况。考课: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放:免除。尺牒:传达敕令的公文。榜:名词作动词.张贴。

第2题 这首诗主要揭露了什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主要是借杜陵叟的遭遇.反映当时官吏在灾年仍然上瞒下欺、勒索租税的黑暗现象,以及皇帝的假仁假义,只是使百姓虚受其恩。表现出诗人对“农夫之困”的深切同情,也表现出诗人对“豺狼”成性之官吏的极端憎恶,讽刺了皇帝的虚伪。

第3题 先描写灾情严重有何作用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先描述春、秋两次灾情严重,是为了衬托官吏剥削农民的残酷性。运用的事铺垫反衬的表现手法。

就是陕西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的所有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陕西成考信息,可关注陕西成考网。将为您提供更多的陕西成考试题资料、试题题库等相关信息。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1年重庆成人高考专起本《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三?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在重庆成人高考专起本中,语文是最最容易,也是最最琐碎的一门,以下是猎考网整理的2021年重庆成人高考专起本《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三,大家可以多练习练习。

阅读题:

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

问:(1)孔子这段议论时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

(2)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表达了孔子什么观点周任的话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

(3)“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的双重寓意是什么从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怎样的成语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1)针对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

(2)孔子认为,作为家臣,冉有、季路理应尽职尽责,否则,就应该主动引退。这是理论论据。

(3)一是表明季氏的胡作非为,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二是批评冉有季路的失职。从中可以引申出“开柙出虎”。

(4)引用、呼告、比喻、反诘。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问:(1)《季氏将伐须臾》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文章

(2)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

(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1)驳论。 (2)立论。 (3)驳中立,驳立结合。

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孟子对曰:“王好战,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问:(1)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作者是怎样在大比喻中套用小比喻的

(3)这段话采用了这样的论证方法

答:(1)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与邻国国君在治国方法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2)作者以“战”比喻治国;以“弃甲曳兵而走”喻治国失败;以“或、百步而后止”喻邻国之君;以“五十步而后止”喻梁惠王;以“五十步笑百步”喻梁惠王笑邻国之君。

(3)类比法。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安徽成人高考大专语文主要考什么内容?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安徽成人高考大专语文主要考什么许多想要参加成人高考的同学不清楚成人高考的”大头“语文主要考些什么那可是很吃亏的。下面安徽成考网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如想了解更多考试内容资料,可在安徽成考网中获得。

安徽成人高考大专(高中起点升专科)语文的考试内容:主要考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和作文几部分。

以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为例,详情如下:

1、试卷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共40分和非选择题110分

(1)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7-10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非选择题:

阅读题,现代文,共25分

阅读题,文言文,共25分

作文60分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自测试题及答案(3)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镌(juān)刻 消弭(mí) 谆谆(zhūn) 奥(āo)悔

B.负荷(hè) 舛(chuǎn)误 眼睑(liǎn) 折(shé)耗

C.悭(qiàn)吝 果脯(ǔ舱) 纰(pí)漏 饿殍(piǎo)

D.档(出mà扩案渐)(ā诗而)染切削(XāI勋)使海(沈hǒ妒)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诚肯 沐浴 谈笑风声 星罗棋布

B.别致 羽翼 生灵涂炭 杀身成人

C.奢侈 负疚 孰视无睹 赴汤蹈火

D.煊赫 缥缈 别树一帜 危如累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的 ,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灾难。

A.审定 终止 驱除

B.审定 终止 祛除

C.审订 中止 祛除

D.审订 中止 驱除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此地天*露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C.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D.我看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中,由于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头脑中缺乏法制观念。

B.带领我们参观的是相识已久的王晓明的姐姐。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D.人类不但要改造环境,还要适应环境。

6.下面句子由于关联词语位置变化,表意受到影响的一组是( )

A.

①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②虽然他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B.

①我们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②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C.

①如果敌人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②敌人如果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D.

①不仅我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②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7.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清朝政府的破坏,_,_都没能攻下。

A.使馆被义和团围攻了56天,西什库教堂被围攻了63天

B.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围攻了西什库教堂63天

C.义和团围攻了使馆和西什库教堂达56天和63天

D.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西什库教堂也被围攻了63天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和“骚”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统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苏武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念怒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D.《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部”之称。

9.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夏日(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睛。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A.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后两句抒写了夏日村居之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B.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写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分别描写了夏季白日和晚间的景色

C.本诗通过对夏日村居之景的描绘,表露了对官场****现实的无比憎恶之情。

D.本诗观察细致,文词致密,气韵流畅,意境新颖,有着轻清闲远的特点。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追 求(覃子豪)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

一颗星追过去

向遥远的天边

黑夜的海风

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夜里

一个健伟的灵魂

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A.诗的第一句实写,第二句虚写,时空阔大,意象壮美,写现实境界而又超越现实境界,激发读者对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审美领悟。

B.日落之后是黄昏,“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星斗临空,诗人对黄昏作了传神的动态演示和静态描摹。

C.黄昏之后是黑夜,“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四周墨黑,海风呼啸,黄沙飞扬,声色并茂,令人如见如闻,给人留下了可供联想的天地。

D.最后三句以虚写结束全诗,“快马”之暗写“追”与“一颗星追过去”之明写“追”,从隐与显两方面扣紧题旨:真正的人生,应该有高远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20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歧州刺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馈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调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

B.伯父魏歧州刺史瑒,深所嗟尚

C.李氏宗党……无不沉醉喧乱

D.土谦闻而自责……

12.与例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赵郡农民德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燕巢于飞幕之上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此乃李参军遗惠也;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B.①其后出粟数千石;②爱其二毛,则如股焉

C.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D.①债了矣,幸勿为念也;②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B.至于亲宾来莱,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C.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D.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谓阴德者何——什么是所谓的阴德

B.此儿吾家之颜子也——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

C.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7岁丧父,因事母孝顺出名

D.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看见了君子以后,才觉得我们晚辈缺乏德行

1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所说李士谦“阴德”的一组是(3分)( )

①母曾呕吐……跪而尝之 ②亲宾来萃……终日不倦

③家富于财……每以振施为务 ④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⑤悉召债家……对之燔契 ⑥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⑤⑥

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给乡民熬粥喝,赖以保全性命存活的人数以万计。

B.事母极孝,李瑒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

C.李士谦造福乡里,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女都不让知道。

D.李士谦家里很有钱,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他经常赈济、施舍别人。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1题(10分)

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

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年5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300K相当于 )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20-30K的噪声,这20-30K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

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6.7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最后得到了3.5 K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3.5K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工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暧,即使火炉熄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有效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C.“噪声温度”既用来度量温度又用来度量噪声。20~30K的噪声,又指20~30K温度

D.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为噪声温度

19.对“10K温度的余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温度有10K

B.噪声温度有10K

C.有效噪声温度有10K

D.宇宙噪声有10K

20.对“宇宙背景辐射”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来自宇宙的辐射是地球辐射的背景

B.指整个宇宙都存在的辐射

C.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

D.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辐射遗迹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大爆炸留下了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B.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C.由于存在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可以证明宇宙曾经爆炸过。

D.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为迪克找到了有力证据——辐射遗迹。

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2-25题(20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与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1046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要他游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罢。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了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郎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著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幅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22.联系后文,第一段中提到的“贬官文化”,具体说就是指:(5分)

(不超过35字)试举两例:

23.作者说“洞庭湖小了”是因为(3分)

(不超过30字)作者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因为(5分)

24.洞庭湖为什么是一个让人们捉摸的“奇怪的湖”(3分)

(不超过30字)

25.下列说法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4分)( )

A.文章以“贬官文化”起笔,旨在引出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再引出洞庭湖,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

B.自范仲淹始,洞庭湖成为文化胜迹,引人遐思。

C.文章对范仲淹的胸襟气度是持保留态度的赞叹。

D.文章继范后写到吕洞宾,旨在表明范文一出,给洞庭湖留下了一笔文化遗产,但也局限了人们的思维和目光。

E.引用的长联是后人对洞庭湖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沉思索的佐证。

五、修改下面的短文,完成26~27题(10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进行了一项名为“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的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成果发现,童年时经常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长大后成为“杰出青年”的为65.54%,而普通学生只占20.27%。调查结果显示,“杰出青年”童年时经常是学校(班级)核心人物的比例为50.68%,学习成绩常是前10名的比例为73.65%。调查结果还显示,“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的为66.68%,能谢绝游戏诱惑的为60.14%,能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的81.08%,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感到气愤的占79.73%,有54.05%的人能规劝他人欺负同学,有58.78%的人能与他人分享荣誉。这说明:

26.指出材料中画线部分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并予以改正,有几个写几个。(5分)

不得体的词

改正

27.根据材料的有关内容,在“这说明”后续写句子。(5分)

答:

六、作文(60分)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深化,人们愈来愈感到体制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的话题变得沉重起来,因为人们看到,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越来越制约甚至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机构改革迫在眉捷!“机构改革”为作文内容的范围,自拟文题,写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基础知识

1.D 2.D 3.B 4.A 5.C

6.D 7.B 8.D 9.C 10.B

二、文言文阅读

11.C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三、现代文阅读

18.C 19.B 20.B 21.A

四、现代文阅读

22.古代京官被贬用外地,寄情山水,留下大量的诗词文赋,此类文化即为“贬官文化”。举例: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③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任选两例,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3.相对范心忧天下的胸襟气度,古人的眼中,洞庭湖就显得毫无分量了。洞庭湖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具有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宇宙意识,包容量很大。

24.洞庭湖作为文化载体(意象),具有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耐人寻味、深思。

25.A、B

五、改文

不得体的词 进行 谢绝 规劝

改正 完成 拒绝 制止

26.略

27.童年时代优秀的成绩、较高的组织才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个人日后成才的基础

六、作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上海海洋大学是几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1-2022 巨石考试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2010783号 网站地图